三利

  1. ·轴承 ·电工电缆机械设备 ·电动机 ·减速机 ·特种轴承
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中国为何是国际贸易受限制方?

      美国、欧洲的量化宽松政策相继出台,日本近期甚至出台不限量的宽松政策,中国的货币发行甚至超过世界一半,各国相继进入了一场印钞比赛。这场比赛首当其冲的是世界范围内的货币贬值之争,然后是贸易战场上的出口之争。尤其近期日本甚至公然将贸易保护搬上台面,国际上关于全球贸易战的声音越来越大。
  战争最像贸易,战争中的会战,等于贸易中的现金支付。在和平时期,贸易反过来亦像战争,贸易摩擦不过是试探性交锋。
  很多人都远离贸易战场,没有亲身体验。从根本上来说,贸易战的起源本就是货币汇率,而其核心便是本币低估之争。在贸易市场上,哪国都喜欢自己的本币贬值。在出口企业呆过的人都知道,本币贬值哪怕只有一点,出口优势马上倾斜,本国的出口立马增加,见效非常快。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的利润马上受挤压,员工大量失业,出口减少。
  如果爆发大规模的贸易战,那么对战胜国和战输国来说,影响是非常巨大的。80年代末期的日本经济极度膨胀,在当时不少日本人看来,日本赶超美国只是迟早的事,甚至已经赶超美国。那时候的日本在西方所有尖端工业部门占据核心位置,似乎没有一个领域它不超过它的西方对手的,甚至美国的导弹都要受日本技术的牵制。
  面对这样的情况,世界各国纷纷爆发对日本的贸易战,先是美日的半导体芯片战,华盛顿对日本某些电子产品采取100%的惩罚性关税,其严厉程度是战后所从未有过的。接着英国政府也对日本接连发动了强大攻势,要日本向英国开放市场,否则英国将拒发或吊销设在伦敦的日本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
  欧洲共同体也调查日本在欧洲“不公正地”倾销某些半导体芯片的情况。日本大有处于四面楚歌之势。那场贸易战以《广场协议》的签订为结束标志,日元汇率一夜之间甚至升值一倍。那场贸易战欧美完胜,日本惨败。此后20年的日本出口严重受损,经济一蹶不振。
  从这个例子上,我们有没有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影子呢?中国也正在赶超美国,中国的货币超发以及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也正在受到国外的诟病,各种贸易摩擦不断出现。有人说我们中国有军事实力做保障,不会陷入当时日本的困境,这不尽然。
  在中国,近代史同样由一场著名的贸易战打开——鸦片战争成为近代中国经历过的最为屈辱同样也是最刻骨铭心的贸易战。战争以西方国家自由“倾销”鸦片为终结,顺带捎走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场贸易战的结束,同样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鸦片交易恢复到“正常”的局面中。
  可笑的是,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各国需求的是所谓“自由”销售鸦片的权利。然而当时间从近代史之初回到21世纪,西方的绅士们不再崇尚绝对的自由贸易。国家间的贸易由“自由”变为了“限制”。中国在世界贸易平台上,可谓是受到限制最多的国家。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加入了WTO,中国也需要忍受极长的商品禁售名单。而又因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绝少掌握商品定价权,在忍受商品禁售的同时,中国常年在贸易中充当着非常被动的角色。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的铁矿石困局——中国缺少铁矿石定价权,而又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因此钢铁行业盈利的绝大部分不得不作为原料的购入费用白白奉送给国际垄断巨头。不仅仅是铁矿石贸易存在问题,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是国际贸易规则的受限制一方。
  中国为什么是国际贸易的受限制一方呢?原因非常简单。中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国家,这样的出口定位,因为其可替代性强,所以从严格来说,并不存在贸易国双方双赢的局面,总有一方的市场将被另外一国所抢占。
  而中国常年的制造业路线,又是以要素价格扭曲并承担相应成本而取得的成本优势。这让中国在过去十数年的对外贸易中罕逢敌手,又备受排斥。也就是说,30多年来,中国长期处于低要素价格的状态之中,包括低土地成本、低环保成本、低资金成本以及低人力成本等,这恰是其他国家不曾拥有的。
  中国成为了对于外资最具有吸引力的市场,跨国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成为了中国常年巨额顺差中的主要部分。
  这并不是好事,从全球贸易战的演进来看,顺差国从来都是替罪羊。最大的顺差国,必然是最大的那只羊。
  中国作为最显眼的顺差国家,就很可能成为贸易战中的众矢之的。最近日本公然将贸易保护搬上台面,贸易战的范围越来越大。全球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必然是伴随着以各种借口设置的贸易壁垒的林立,以欧盟为样本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极大地蚕食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生存空间。
  最近西方国家以竞争性宽松为基础的货币贬值,这极容易推高人民币汇率,进而抑制中国商品出口,甚至是反向争夺中国市场。而缺少出口对于国内产能的消化,中国经济很可能就此落入通缩的恶性循环之中,进而产生剧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一轮的贸易战已经展开了。
  新中国以来,中国鲜有经历过真正具有大规模的贸易战争,仅有的经历不妨称之为摩擦。真正贸易战的爆发,将是非常致命的。相似的例子我们不妨看看广场协议后一下子失去了二十年的日本,以及石油禁运之后即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规模金融危机的伊朗。新中国还远没有经历过这种真正规模的贸易战,而一旦真的开打,鹿死谁手还真需要观察。
  不过发动贸易战真的就能够解决美国,乃至于西方国家的就业问题吗?答案也并不那么肯定,毕竟在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制造业迁徙之后,中国的产能出口与西方国家国内的制造业重合度已经相当低了。然而,这并不能停下西方国家发动贸易战的热情。当下的世界格局,贸易战已经成为了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当下的贸易战是完全服务于政治的。当西方国内民众不满情绪达到峰值时,以中国为主的顺差国的替罪羊效应便要以贸易战的形式逐渐展开。尽管我们说贸易战的展开是一场两败俱伤的烂账,然而,为了赢得选票,这又成为了西方政客的不二选择。所以,即使中国有超凡的军事实力做保障,并不一定能避免大规模贸易战爆发的可能性。
  长年以来,隐忍和睿智的对外政治态度,为中国营造了非常稳定的发展空间,然而,急速膨胀起来的中国经济却同样缺少真正风雨的历练。中国经济缺少对于危机的真正认识,和对于衰退的足够的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而虚高的国内经济和积弱的国内消费和民间财富,也将成为危机到来时推波助澜的导火索。
  中国必须为将来的贸易战争做好准备,除了汇率上的坚守,中国更需要产业上的升级,因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是无力抵抗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大潮的。中国需要培养自身的消费能力,只有如此,中国才能摆脱出口依赖和投资依赖的困局,让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在线咨询